首页 > 酒店新闻 > 行业动态

庄闲和游戏(中国)股份有限公司-官网|石首人不能忘却的历史:调弦口策源红色风暴

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8:02:13    次浏览

调弦口策源红色风暴——湘鄂西苏区纸币史话在石首博物馆红色文化展览室内,珍藏着几枚珍贵的湘鄂西苏区纸币。这些纸币是石首人民跟随贺龙闹革命活生生的见证,它映衬着一段惊心动魄的血与火的历史。 1930年4月中旬,中共鄂西特委在石首县调弦口(现名调关)黄陵庙召开了石首、江陵、监利、沔阳、潜江五县工农兵贫民代表大会,会上正式宣布鄂西苏维埃五县联县政府(简称鄂西联县政府)成立。鄂西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有周逸群、万涛、彭之玉、屈阳春、戴补天等人。1930年9月,鄂西联县政府从调弦口迁至监利县城。10月,在监利召开的第二次工农兵贫民代表大会上,鄂西联县政府改名为湘鄂西联县政府。10月下旬,为配合红二军团南征,鄂西联县政府又从监利迁回调弦口。至此,调弦口再度成为湘鄂西苏区首府。 1930年4月,为粉碎国民党对苏区的经济封锁和加速根据地建设,鄂西联县政府在调弦口设立了“鄂西农民银行”,戴补天任行长。联县政府还在各县设立分行,在各区(市)设支行或汇兑所。同时允许各县印制发行各种地方纸币,以活跃地方经济。如石首县就发行了“石首农业银行”面值为1元的纸币(现仅存一枚,存石首市档案馆)。 1930年7月,鄂西联县政府为统一苏区金融,在小河口徐耳咀曾家祠堂设立了“鄂西农民银行制币厂”(不久迁至天鹅洲三户街冯家潭),随即印制了许多标注有“鄂西农民银行”字样的各种纸币。同时联县政府规定各县已发出的各种纸币一律设法收回,全部兑换改用鄂西农民银行印制的纸币。鄂西农民银行发行的纸币,被当时群众普遍称为“苏币”。1931年2月,由于战争形势紧迫,鄂西农民银行制币厂由冯家潭迁至桃花山漆家铺秦家祠堂。同年4月,由于敌人加紧围攻桃花山,鄂西农民银行制币厂又奉命撤往监沔。1931年11月,鄂西农民银行改名为湘鄂西特区分行,行址先后驻监利周老嘴、洪湖瞿家湾。分行以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湘鄂西特区分行”的名义发行纸币和银币,流通于湘鄂西苏区,后来又发行了铜币。由于苏区纸币发行时间较短,印制数量有限,再加上后来国民党反动派大肆收缴销毁,故纸币迄今存世十分稀少。一旦发现则十分珍贵,系重要革命文物。 湘鄂西苏区发行的各种纸币是当时根据地建设政治、经济、文化诸方面的综合反映。在早期发行的石首农业银行面值一元的纸币上,我们看到其四角印有“夺取政权”四个字(每角各有一字),上书“石首农业银行”,下书“扩大赤色区域实行武装暴动”等字样,年号为“一九三0年”。苏区统一货币后,我们看到由鄂西农民银行发行的贰角纸币上,其正面上方印有“鄂西农民银行”字样,左下角和右下角分别盖有“行长之印”和“鄂西银行”印章,年号为“一九三一年”。背面印有“活动赤区金融,完成地方暴动”,“合成一元,随时兑现”等字样。湘鄂西特区分行成立后,我们看到其发行的贰角纸币上,正面标注有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湘鄂西特区分行”字样,背面标注有“冲破敌人经济封锁 实现苏维埃的政纲”等字样。由此我们可以看出,随着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,这些纸币不仅是苏区军民经常使用的货币,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很有感召力的宣传品。 据一些老红军回忆,鄂西农民银行制币厂在创建时期,有熟练的印刷工人30多名、石印机10台、钞票石印板数10块(石印板一律用淡白色石头制成,每块板约90毫米见方),还有负责银行保卫工作的10余名手枪队员。鄂西联县政府明确规定:鄂西农民银行在联县政府的监督保护下,“建立单独系统”,负责“发行纸币”,调剂赤色区域经济,办理“农民储蓄借货”,“下级银行绝对受上级银行的支配”等等。由于防伪和保密安全措施滴水不漏,湘鄂西根据地自创立到结束,其银行系统从未发生过安全责任事故,伪币更是不见踪迹。 湘鄂西苏区纸币的发行,使湘鄂西苏维埃政府牢牢掌握了自己的经济命脉,冲破了敌人的经济封锁,保障了根据地人民的物资供应,发展了苏区经济,同时也在广大湘鄂西民众心中播下了革命的火种。抚今追昔,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,时刻铭记老一辈革命家和无数先烈可歌可泣的战斗业绩。同时,我们还要继续高擎革命的旗帜,努力开创新的伟大事业,从胜利走向胜利。(作者 石首市新闻中心副主任:吕永昌)